※ 常務理事 詹周源 ※

很多認識我和不認識我的人,在和我見過面談過話之後,對我的評語是「人很樂觀」;其實在這評語的背後,是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的,絕非一朝一夕可就,也不是有過人的天賦使然,我和大家一樣,只是一個平凡的病友。

「樂觀」、「自信」、「認真」是我認為大家要共同追求的目標,這是自從受傷之後,我感覺失去最多的部份。我也曾經足不出戶,旁人的異樣目光會令我產生退卻;一個人出門也經常碰到建築物的障礙,最嚴重的是不符合標準的殘障坡道,或是在坡道前端加上一道門一把鎖。

現在仍然有很多病友,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,不願意走出戶外,或是參加社團活動。我個人認為身軀有了障礙,不要連心靈都產生障礙,每一個人只要肯努力,付出一點心力,先在家庭裡和家人做良好的互動關係。行有餘力,再踏出戶外,學習和他人的互動。

現在我想拿一些平日的生活管理心得,和本會的會員們,與不認識的病友們共同分享,期待每一個朋友們能夠生活得更自在,更有自信,更有尊嚴,更能夠減少家人的負擔。

能自助,才有人助,有互助,才有天助。我和大家一樣,期待著全世界的醫學界和研究單位,對脊髓神經受損,所造成的傷害和後遺症,能夠早日有突破性的發展和進步。但是期待只能放在心裡,最實際的莫過於應該對自己的健康多一點關懷,給自己多一點「愛」。

首先個人認為應該和醫生建立良好互動的醫病關係,我的方法是當我自己覺得身體稍有不適,我會習慣性的記錄下所有不舒服的狀況,例如某月某日頭痛、喉嚨痛或是其他症狀等等,讓醫生能夠在第一時間能掌握正確的病因。

最好能夠讓自己在病情尚未嚴重之前就應該就醫,若是等到病情轉為嚴重之後再就醫,就會產生很多併發症,到時後醫生會不容易判斷病因,醫療的過程也會變的更複雜。

醫生面對會做功課的病人是最開心的是了,在他尚未問你哪裡不舒服之時,看到你遞上自己所寫的紀錄,再仔細觀察一番,應該會馬上明確的診斷出病因,開出正確的藥。

談到藥,很多人不喜歡吃藥。我的經驗是當你在神經痛的開始之際,馬上服下醫生所開的止痛藥,可能服用一至二次即可止痛。但是你若企圖用意志力強忍住痛,以為忍一忍就過去了,反而會使得生活的品質變差,有時候更會痛到睡不著覺,精神與身體都會受創,服藥止痛的過程更會延長到二至三天。

尤其是像泌尿科所開的藥大部分是屬於抗生素,因為它有時效性,一定要連續服藥數天,才能產生滅菌的效果;所以你一定得遵照醫生的囑咐,按時服藥才能獲得應該有的療效。你還要學會看驗尿之後的驗尿單,知道你的紅血球數、白血球數那些簡單的標準值,來確保自己的健康情形。

曾經在數年內,我三度因褥瘡住院開刀治療,那一種勞師動眾的情形,至今依然歷歷在目記憶深刻。除了自己挨刀子受苦之外,每天還得趴在病床上,時間長達三個月之久,家人在正常上班上課之外,還得擔心你的生活起居,照料你的三餐,而你除了乖乖的趴在床上,什麼事也不能做。

現在我真的學乖了,為了照顧手術後的褥瘡部位,每一天會依照醫生的囑咐,將坐輪椅的時間減少,並且在洗完澡後,使用護膚霜塗抹於患處,使那經過開刀之後,已經不是原裝的皮膚得到滋潤與保養。

在家中處理個人事務之時,我會將自己使用公共空間的時間,和家人錯開。比如說使用衛浴,我會將洗澡的時間改為中午,這個時間,絕對不會和家人有搶用衛浴的情形發生;這就是替家人多著想,家人絕對能體會你溫馨的改變,這個做法的另一個好處是,當冬天氣溫那麼低,中午的氣溫比較高來洗澡不是比較舒適嗎?

再建議你在洗澡時,多準備一個大臉盆,用熱水浸泡你的雙腳,這有助於你雙腳的血液循環,當然水溫的控制不容疏忽,切記要避免熱水過燙,導致你的雙腳燙傷,浸泡過的雙腳,還必須確保將腳趾間擦乾,以避免皮膚病。這就是保暖,老人家不是告訴我們「保暖更勝於吃補」這一句名言嗎?

除了會照顧自己,還要學會照顧家人。在家裡我會洗衣服、曬衣服、摺衣服,我也學會煮飯燒菜,也會幫助家人做一些簡易的家事,我的說法是「量力而為」,能夠做多少就做多少。如果這一些你都做不到,也可以在言語上多做關懷,簡單的噓寒問暖都能讓你的家人體會你的用心。

當然,我知道每一個人受傷的位置不一樣,能夠做的事也不盡相同;這只是要告訴大家,要窮盡自己所能做的,盡量讓自己不是家中的負擔,而是變成家中不能或缺的一份子。要踏出第一步,無論是心力或是體力都是一項考驗,但這就是先前我所說的,身軀有障礙了,不要連你的心都有障礙了。

社會上有很多人身體是健康的,但他們的心卻是殘障的,因為缺少同理心,缺少一份關懷的心,缺少一份愛心。我們一定可以做得比他們好,你只要跨出第一步,以後做任何事就會變得很自然。

心可以放柔軟,但是不要柔弱。當你的心柔軟了,就會去關懷身旁的事務,關懷身邊的親人,關懷你的朋友,關懷週遭的環境。但是心若是柔弱了,只會困在自己的病痛之中,無法走出門,無法去注意身旁的一切,因為你自顧不暇。

我自己也是無時無刻的和病痛共處,方法是認真地去做一件事,轉移你的注意力。例如打電腦,學畫畫,看看書,寫作,種植花木,做家事……等等;把自己弄得忙一點,「忙」會讓你忘記病痛。當你無所事事之時,你會困在斗室而「多愁善感」,會產生憂鬱而不自知,病痛會折磨你得心志,你依然還是原來那一個走不出戶外的你。

當你已經可以「自在」的走出戶外,還要學習走入社團,和其他人共處,貢獻你的所能。或許你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?沒關係的,即使是出個小點子,出一點力,都是在做貢獻;只要你踏出第一步,你會發現外面的空氣依然清新,外面的天空依然為你而存在。

十年前我45歲去學習篆刻,改變了我的生活品質,也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。十年後我55歲,又要再去上課了,學習另外一種技藝,開拓我另一個生涯。

所以年齡絕對不是理由,身體不方便也不是理由;你看本會會員頸椎受傷的曾啟雄,經過協會開設的油畫班訓練,不是成為一個口足畫家嗎?油畫班還有更多優秀的朋友,在藝術的陶冶之下,個個都能開畫展。

還有很多團體如庇護工廠在訓練各種技能,如學習電腦、金飾設計等,只要你在轉念之間,選擇了走出家門,重新踏入社會,一切都會改觀,一切都會不一樣!朋友們!打開你的心門,先好好地照顧好自己,再多關懷你身邊的人,勇敢的走出來!開創你的新世界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cs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