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※ 志工 林曉芳 ※

今年的秋節居家關懷探訪了兩位會員,兩人有個共通點,都有著開朗燦爛的笑容。一位是住在護理之家的陳鳳明小姐,另一位是與家人同住的王湖明先生。論肢體受傷程度,兩位屬重、極重度身障,行動和日常照護完全仰賴他人:坐輪椅的陳姐手指彎曲無法握筆,頸椎以下受傷長年臥床的王大哥很久沒有外出曬太陽。好手好腳還鬧憂鬱的人,看到他們就知道自己沒有抱怨和憂鬱的權利。

怎麼說呢?先看看王大哥和他的家人吧。幫我們開門的,是王大哥笑容甜美的女兒,她正好外出購物返家,領著我們一行人上樓。她說,父親十幾年前車禍受傷,那時她還在唸國小,媽媽一肩扛起所有責任,她和弟弟從旁協助。她現在是上班族,媽媽和唸夜校的弟弟白天外出賣早點,空下來的時間,三人坐在客廳的方桌前做加工貼補家用;王小姐邊說邊把加工的小摺紙拿起來,她說,這是成衣廠的衣服標籤。居家照服員每週固定來家裡幫忙幾小時,其餘的時間都是三人同心協力照顧父親和維持家計。王大哥的女兒說話時,臉上始終掛著甜甜的笑容,從她臉上看不到一絲陰霾。走進王大哥的房間,看到另一張笑臉。王大哥從十幾年前受傷後便處在完全臥床的狀態,住家沒有電梯,所以王大哥幾乎從沒出過門,更別說參加協會的活動。王大哥笑笑的說,躺著沒事就唸唸心經,早已背起來了,偶爾玩玩樂透動動腦。王大哥說,出門走走誰不想?但是他不敢想,一來,他的行動非常不方便,即便坐了特製輪椅,住屋沒電梯,住在三樓的他想出門是難上加難。即便出了門,他的狀況需要家人隨時照護(有些不是志工幫忙推或抱就足夠的),家人各自有事要忙,想要參加協會半天以上的活動根本不可能,這就是為什麼王大哥加入協會十幾年了,卻從沒去過協會。

我們離開王大哥家,準備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之前,在某電子商行的騎樓遠遠看到了王大哥的太太賣早點的小攤位,看到王太太和懂事孝順的兒子正忙著賣早點。

陳鳳明小姐住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近某護理之家。陳大姐說,其實她之前住另一個護理之家,住得很心酸。看護因為工作壓力大,往往把怒氣發洩在他們這群需要人照顧的住民身上,幫忙洗澡也不分男、女生,完全不把他人的尊嚴當作一回事,心情一度愈來愈憂鬱。幸好在家人的幫助下,她換到目前的護理之家,負責人和看護上上下下非常有愛心,用心愛護每一位住民。信仰基督教的老闆娘每天和他們一起禱告,希望大家健康平安,讓她覺得生命重新又有了希望。陳姐說,感謝她的家人有錢出錢、有力出力,才能讓受重傷行動不便的她得到妥善的照顧。陳姐聊起往事,臉上不時露出淺淺笑容,護理之家的負責人這時也和大家坐在一起,像陳姐的兄長招呼我們,準備點心和茶水,和大家一起聊天。陳姐說,感謝世上還有這麼多有愛心的人,讓她沒辦法住在家裡,仍然享受到家人的溫暖。陳姐略微感嘆的說,自己受過兩次傷,第二次再度受傷,才會嚴重到行動完全無法自主,但是現在的她一點也不哀傷,因為家人和好友很關心她,常常探望,在她房間的門上貼著眾人歡喜的合照。家中姊妹經濟小康,忙於生計之餘更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,還要照顧單身的她實在分身乏術,但是他們合力幫她找到另一處安心的居所。離家在外,雖然見過人性殘忍的一面,也看到人性的溫暖和愛,深覺自己沒有怨天尤人的權利,能夠呼吸的每一天,都是希望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csci 的頭像
    tcsci

    社團法人台中市脊髓損傷者協會

    tcs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